水利部最新調查評價結果顯示,通過對4555個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的調查,水質達標率為86%。
  是什麼因素影響飲水安全?如何解決“水臟”問題,讓百姓喝上放心水?記者近日就此展開調查。
  水少、水“臟”成頭號問題
  近幾十年來,因工業發展和城鎮化推進造成的水資源過度開發和水污染,已經開始威脅城市千家萬戶的飲水安全。因為不符合國家水質標準要求,多個省份的水務公司進入了環保部的督查“黑名單”。
  出於對飲用水安全的擔憂,越來越多的城市人開始更多地飲用桶裝水、瓶裝水,使用過濾器、凈水器……然而,市場上層出不窮的凈水裝置也難以讓人安心。
  目前全國有400多座城市缺水,其中110座嚴重缺水。除了水少,水還在變“臟”,讓自來水水質雪上加霜。
  在一些地方的水源地,由於上游和沿岸保護紅線範圍內並未實施有效保護,水源地周邊垃圾遍地、礦山私採亂開,水面開發旅游、網箱養魚,水質遭到嚴重污染。
  供水管網的“二次污染”
  即使水廠的出水水質合格,但在輸水過程中,仍可能遭受“二次污染”的威脅。
  放眼全國,儘管進行了大範圍的管網改造,但仍有不少低質管網和超年限服役管網。在長期使用過程中,老舊水管易腐蝕、結垢,產生微生物細菌種子,與水中營養物發生反應,形成“二次污染”。
  據業內調查,個別城市的供水設施使用年限已接近甚至超過50年,跑冒滴漏現象普遍。因管網老化或挖掘破壞而造成的爆管事故等也時有發生。
  誰來保障飲水安全?
  保障飲用水安全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基本任務,一旦發生水質污染,誰來保證飲水安全?
  專家認為,解決飲用水安全問題的根本在於確保飲用水水源地安全。
  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研究員王子健認為,在重要水源地,應加強監測,建立完善的預警系統。
  除了建設備用水源,飲用水安全事件還警示各地應加強日常水質管理。供水企業應對一定時期的水質狀況進行分析,對水環境發生的影響變化進行檢測,按照需要適時給出變化的警戒信息及相應對策。相關鏈接專家感嘆:“越研究越令人畏懼!”
  “越研究越令人畏懼!”從2009年開始持續研究中國水安全問題的湖北經濟學院院長呂忠梅如此感嘆:以水資源緊張、水污染嚴重、水污染安全事故頻發、水生態系統破壞以及洪澇災害為特征的水安全危機,已成為我國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制約,必須高度重視。據悉,國內近幾年每年發生的水污染事故都在1700起以上。
  專家預計,我國將在2030年左右出現用水高峰,屆時全國用水總量將達到上限,供需矛盾會更加突出。
  如果不能很好節水、護水、治污,廣泛發動人民群眾參與,那麼人類的最後一滴水真可能就是我們的眼淚。
  (綜合新華社北京11月19日電)
  (原標題:最後一滴水可能是我們的眼淚)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s16dsgscz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